我在2021年毕业 | 孙研:抓住一切成为光的机会
“2019浙传先锋”第四届十佳大学生评选活动国旗护卫队合影
一年7次盛大节日升旗、50次每周集体升旗、200次每日例行值班升旗以及超过300个小时的训练时长。这些是孙研所在团体的记录。
浙江省第七届高校国旗队交流会时,国护队员们在30摄氏度的高温下仍然穿着全套常服,3小时的暴晒过后,身上的戎装被汗水浸湿,但是他们继续坚持,只为最终获得好成绩。
图为孙研参加浙江省第七届高校国旗护卫队交流会
孙研的手机里至今保留着当时的展示视频。“2019年浙传先锋——校十佳大学生”展示的舞台上,全体国护队员一起站在舞台上,喊出“扬国旗之威,展青春担当”。
SUMMER
在实践中磨练了一次又一次
graduation season
4月刚结束的“2021浙传先锋——浙江传媒学院第五届十佳大学生”评比,孙研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第二轮的评选展讲时,孙研用“种子”“火花”“高光”三组照片集来展示自己的故事。
“我们是新闻学院的同学,第一次去接触新闻,第一次接触‘新闻理想’这四个字,肯定是从一个事件开始的。”提起种子埋下的故事,孙研讲述了自己大一暑期带领团队到曾被称为“世界最毒地”的广东贵屿拍摄新闻纪录片的社会实践。
图为纪录片“话屿”截图
那次实践,孙研选择了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 一个全球电子垃圾汇集的地方。面对大体量的垃圾,当地选择用最简单的方式处理:拆解、焚烧和冶炼贵金属,大量的河流污水、废气排放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央视曝光后,当地经历了“铁腕解毒”。当地人对于外来的人总是有些害怕,怕给园区再“添麻烦”。
孙研与同学两个人,作为两张陌生面孔出现在彼此熟识的产业园区中,举起手机,拍摄照片,只是这样最普通简单的一个动作就激起了个体户“老杨”的紧张情绪。 “抢手机”、“删光所有照片”、“被带到小黑屋问话”,这些看似像电影里才会有的情节发生在了两位还在读大一的学生身上。孙研提到,当时对方不是从手机相册删了照片,而是从苹果手机的云端彻底删除。谈起起紧张危险的时刻,现在的孙研选择用包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
正是前期准备时的这段小插曲,团队的“话屿”决定把纪录片的落脚点放在了当地人民“强制整治”的后遗症和当地发展中的曲折中。他们镜头下的贵屿正在转变,但是小厂房工作环境恶劣、配套设施不完善、粗放生产依然存在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对于商业性的工作,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在这次制作中,孙研开始从受访者的角度去理解当前的改善程度与新闻中讲述的并不一致的原因。
“如果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很多东西是不可能一蹴而成的。”技术的革新需要时间,设备的更新也需要一步一步来。她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记录下这里背后的故事,记录下这里的生存处境,让外界看到他们的不容易,让外界多一份理解,让贵屿有时间去改变。
除了在展讲伊始分享的这个故事,在“火花”相片集中孙研提到自己采访过的人:为白血病女儿奋力拼搏的95后“超人爸爸”、“尘肺病人”孔维佐、心障人士李劲松等等,这些担任记者的经历让孙研看见了他们的“火花”,与百余位采访对象交流、讨论中,孙研采编的能力也不断提高。
出镜报道和担任主持人是孙研更加喜欢的实践经历。
2018年的出镜记者风采大赛,孙研获得冠军。焦俊波老师作为带队老师,指导了孙研这次比赛所在团队。他们抽到的题目是“国际动漫节”,团队没有一个人去过这个活动。第一轮是团队展示,大家只能仔细了解活动的每一间场馆,反复打磨稿子。“团队展示之后,其实我一点信心都没有,比我优秀的人真的太多了。”孙研当时没想过最后的结果。
后来的比赛,从个人展示到即兴报道,孙研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取得了好成绩。这次获奖,孙研说,当时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也让她真切地感受到,大学学习到的知识,无论在分析还是认识上,都为她提供了思考的基础。这次比赛带给她的是面对大三的出镜报道课程、主持各类活动、参加其他比赛的展讲环节能更加自如地表现,更加放松地表达。
图为孙研与朱迅同台主持照片
“如果没有这些机会,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改正。”在孙研看来,每一次实践机会都是自己试错和学习的过程,她正是在每一次实践之后不断成长的。
“不试试怎么知道你不行呢?”
SUMMER
让人安心的力量
graduation season
“她是我们班的班长,她做事就是超级靠谱,非常放心。”在17级飘萍班班主任焦俊波眼中,孙研是能干的班长,交给她的事情总是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2017级飘萍班第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在“浙传骄傲”舞台上展现班级风采的经历,是孙研宝贵的回忆。当自己和同学们共同站在舞台上为校领导和其他同学们展示,孙研觉得可贵,仅仅一年的时间,30位脱离出自己本专业、汇聚成为一个新班级的同学们,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
在处理班级事务时,无论是上传下达的琐碎日常,还是以班级为团队参加校级和省级的风采团支部展示,孙研总是用心做到最好。
2017级飘萍班合影
这种细致和认真在她的助班的经历中也有体现。
18飘萍班的王偲婕回忆: “研姐真的面面俱到,会想着给19级新生做胸牌,还要加上他们自己设计的专属标志。”王偲婕和孙研都担任了2019级广播电视班的助班,她眼中的孙研,会在乎给学弟学妹们“入学的仪式感”,会在工作和实践时永远充满活力和干劲。
孙研担任2018级助班时,在2018级广播电视学1班的同学们入学前,给他们写了卡片。孙研翻看了每个人的空间,去了解他们的偶像,再下笔写的时候,写出了更符合他们兴趣的文字。
“毕竟是他们刚入学,他们的第一份温暖应该是班主任和助班给他们的。”孙研觉得这些刚刚成为大学生的同学,第一次来到这里上学,值得为他们多花些心思。
孙研写给王懿慈的卡片 图源:王懿慈
18广播电视学1班的王懿慈眼中,孙研是温柔的助班,无论学习还是工作,孙研总是非常耐心地解答她的任何问题,给予她很多帮助。“孙研学姐是我在陌生的浙传认识的第一个学姐。”王懿慈回忆称自己作为新生报到前,提前来杭州玩,顺便来看学校,孙研正好在校,还送给她了一只陶瓷兔子作为见面礼。她们的相遇,也被孙研写进了送给她的卡片里。
SUMMER
驱散阴霾
graduation season
孙研很爱笑,但她并不是没有过烦恼。
大二下半学期到大三上半学期,孙研说,那是她的低谷期。
那段时间,面对各种比赛、社会实践、实习、考研等等,许多选择摆在眼前,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想得到,但是总是做不好,屡屡碰壁…… “当你想要的东西太多的时候,很容易竹篮打水一场空。”孙研说道。那时的她对未来没有方向,理想很丰满,现实却不尽如人意。
孙研开始陷入自我怀疑:我是不是什么都做不好?我到底喜欢什么?我到底该做什么?一次次反复提问,孙研陷入了迷茫期。
孙研说,那段时间自己有些萎靡,有些迷茫。这些消极感受堆砌太多会容易感到巨大的挫折感。
2020年全国爆发疫情,开学延期,学校要求在家上网课学习。相对长时间的休息让孙研有了反思自己的机会。几个月后,孙研明确了目标——考研。
孙研照片
在备考北京大学的这段时间,孙研切断了许多外界的杂务,认真学习、备考。
虽然最后的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但是一路上的努力和收获都让她觉得值得。
“我是骄傲的北大落榜生。”孙研说,其实在准备阶段就有许多老师和同学劝她,不要报这么高的学校,还是求稳。但是在孙研看来,应该去争取最好的。“很多录取入北大的学生经过二战、三战才进入了北京大学,我第一次备考,也算得到了不错的成绩。”
面对未来,孙研准备先继续实习一段时间,下半年申请香港的学校,再见识和经历一下。现在她的状态:不畏惧将来,不畏惧尝试更不畏惧挫折。回顾四年时光,她最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希望大家可以不断重新认识自己, 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不害怕失败,要敢于试错,勇于面对失败,敢于面对挫折。”
记者手记:
采访孙研学姐前,我收集了很多她的资料,“优秀”是我能想到的唯一词汇。面对这样的采访对象,我怕自己不能客观对待,会“神化”学姐。和责编商量采访提纲的时候,我们保留了询问她受挫折的问题,和读者一样想知道她面对困难时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解决,她为什么会被每一个采访的人夸奖。在采访其他学姐和老师时,他们都提到孙研学姐是一个很“正”的人。可是,什么才是“正”?除了行事方式正派,她对于许多事物都有偏向性的看法,更愿意去认识美好的那一面。
结束正式采访的下午,学姐还和我们聊了半个多小时,学姐很温柔,不仅认真聆听我们的困扰,还给我们了一些建议。在采访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她是一个有温度的人,在用力生活,尽力做好每一件事,也在传递自己的力量。
第七届浙江省“十佳大学生”评选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我院的孙研同学入选,快为优秀的孙研打call吧!
指导老师 | 焦俊波
美术编辑 | 陈欣欣
责任编辑 | 王韵晰 陈欣欣
责 审 | 焦俊波
终 审 | 李 欣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