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心脏除颤器踢世界杯的男人有多猛!

6759 / 2025-09-04 14:04:56 对抗双方分析

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Christian Eriksen),1992年2月14日出生于丹麦米泽尔法特,丹麦足球运动员,场上司职中场,现效力于英格兰的曼彻斯特联足球俱乐。

2008年,埃里克森加盟荷甲联赛的阿贾克斯足球俱乐部。2010年,埃里克森被提拔进阿贾克斯一线队。在阿贾克斯效力期间,帮助球队夺得3次荷甲冠军、1次荷兰杯冠军以及1次荷兰超级杯冠军。2013年,埃里克森以1350万欧元的转会费加盟英超联赛的托特纳姆热刺足球俱乐部。2020年1月,埃里克森以2000万欧元的转会费加盟意甲联赛的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 。2020-21赛季,埃里克森帮助国际米兰夺得意甲冠军。2022年1月,埃里克森加盟英超的布伦特福德足球俱乐部 。同年7月,埃里克森加盟英超的曼彻斯特联足球俱乐部。

国家队方面,2010年,埃里克森入选丹麦国家队,随队参加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比赛,并以18岁零4个月的年龄成为该届世界杯中最年轻的参赛球员。之后,埃里克森又代表丹麦国家队参加了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以及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

“丹麦,10号,埃里克森!”11月22日,世界杯小组赛D组首轮丹麦对阵突尼斯。当现场介绍丹麦队员埃里克森时,全场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这个因心脏骤停“死”过一次的人戴着心脏除颤器回来了。

2021年6月12日,欧锦赛小组赛B组首轮丹麦队对阵芬兰队。在上半场临近结束时,埃里克森在没有任何身体接触和对抗的情况下,突然倒地昏迷。

很快急救人员带着AED(自动体外除颤仪)赶来对埃里克森进行心肺复苏。在现场心肺复苏约十五分钟后,埃里克森恢复了神智,然后被紧急转移到当地医院接受治疗。在现场急救期间,丹麦队的球员们自觉地组成了一堵人墙,守护着埃里克森。欧足联随后宣布比赛暂停。

在鬼门关前走过一遭后,顽强的埃里克森并不想向命运低头。为了能早日回归绿茵场,他接受了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手术。2022年3月,在丹麦与荷兰的友谊赛上,埃里克森时隔287天重新披上国家队球衣。

02

戴利·布林德

戴利·布林德(Daley Blind),1990年3月9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荷兰足球运动员,司职左后卫/后腰,现效力于阿贾克斯足球俱乐部,亦是荷兰国家男子足球队成员。

2022年11月,布林德随荷兰国家队征战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

32岁的年纪,荷兰国家队出场98次,只打进3球,但有2个进球是在世界杯打进的,这位大心脏球员,就是在2019年植入心脏除颤器的布林德。

在刚结束的世界杯1/8决赛中,32岁的布林德传射建功,帮助荷兰3比1击败美国,成为本届世界杯首支晋级8强的球队。在比赛中,他跟61岁老父亲激情庆祝一幕,令人动容。

荷兰的1/4决赛对手,将会是阿根廷。这也是荷兰自从2014年世界杯半决赛之后,近8年来第一次跟阿根廷交手。跟8年前相比,荷兰方面,主帅范加尔还在,但主力球员也只剩下32岁的布林德了。

布林德在2014年世界杯高光过后,跟随恩师范加尔的脚步,加盟了曼联。但当打之年的他在曼联却在走下坡路。直到2018年重返阿贾克斯才重返了巅峰。但在2019年,命运又跟他开了个玩笑,他在欧冠对阵瓦伦西亚的比赛中出现头晕情况,赛后接受体检确诊为心肌炎。很快,布林德就植入了心脏除颤器,在养伤两个月后回归。

03 ICD: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英文简称ICD。自1980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它已挽救了数十万患者的生命,成为当今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猝死的主要手段。科学家曾进行过一项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将1016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植入ICD组与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组(胺碘酮或索他洛尔)。随访3年,结果显示,第一年、第二年和第三年的总死亡率ICD组较抗心律失常药物组分别降低39%、27%和31%。

在ICD应用初期,其适应证非常严格,需要有至少两次与急性心肌梗死无关的心脏意外而存活的病史,且患者对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

近年来随着ICD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对ICD预防猝死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ICD植入的适应证有所放宽。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和美国心血管病学会(ACC)起搏器植入委员会于1998年重新制订了《AHA/ACC心脏起搏器和抗心律失常器械植入指南》,该指南建议,因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而非一过性或可逆性原因所导致的心脏停搏;自发性持续性室速;原因不明的晕厥,电生理检查可诱发临床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显著的持续性室速或室颤,而药物治疗无效、不能耐受或不可取;伴发于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室功能障碍的非持续性室速,以及电生理检查可诱发出室颤或持续性室速,而不能被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抑制者,均可以植入ICD。

“手术复杂吗?”

植入历史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余年,但植入技术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一代ICD是需要开胸手术来植入的;第二代则不再需要开胸,只需通过穿刺锁骨下静脉或腋静脉送入心内膜电极;第三代的体积已明显减小,可像起搏器一样直接埋植于胸前皮下囊袋中,且功能较全,起到自动除颤、复律、抗心动过速起搏及抗心动过缓起搏的作用。而且经静脉单导管植入使植入技术进一步简化创伤进一步减小。

术前要做哪些准备?术会不会很痛苦?

ICD能否正常发挥其抗心动过速和除颤功能,主要取决于ICD的调试和随访,包括ICD的性能状况及工作情况。一般来说,在患者出院之前应该进行一次检查。如果术后发生过室速或室颤,视ICD对其识别及终止的满意程度来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工作参数;若未发生过心律失常则应诱发室速,必要时诱发室颤以确认ICD识别及终止程序是否有效。以后可每3个月随访1次,此后如无异常发现可每半年随访1次。如果患者感觉心悸或放电后应及时就诊,以判断ICD是否正确识别了心律失常和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在随访过程中,医生会警惕有无参数设置不当、ICD故障以及电池耗竭。另外,还会注意查看伤口愈合情况,有无感染、导线断裂或绝缘层破损、电极脱位,等等。”

ICD内容讲解来源于: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张海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