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体育故事 | 扬鞭催马自奋蹄——中国古代马术运动

6949 / 2025-08-08 05:45:18 经典比赛回顾

宋 磁州窑张家造款白地黑花马戏人物图枕

清代,骑射同样被视为立国之本。清代帝王将狩猎活动视为保持民族精神、锻炼军事技能的重要活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外出狩猎。其中,尤以秋季在木兰围场举办的“秋狝”最为盛大。围猎过程中,八旗军队的骑手会编队驱赶动物,搭弓引箭射杀猎物,既是捕猎娱乐,更是一场锻炼战斗技能的军事演习。而这一切活动的顺利实行,都要以高超的马术为基础。

清 郎世宁 《弘历射猎图》轴

围猎之余,举办宴会分享猎物,以“塞宴四事”助兴,也是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所谓“塞宴四事”指诈马、什榜、布库、教跳——即今天的赛马、蒙古歌舞伴宴、相扑以及驯马,同样离不开马的参与。

清 《塞宴四事图》

骑射狩猎之外,马术运动也依旧盛行。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的《马术图》,生动地描绘了乾隆十九年(1754)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接见来归的蒙古首领时,观看八旗官兵马术表演的情景。

清 郎世宁《马术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骑术,还有一项与骑术密切相关的运动,那就是马球,又称“击鞠”“打毬”,是一种人们骑在马上,手持马球杆击球入门的体育活动。马球一般选用质地坚硬且重量轻的木头,做成拳头大小,中间挖空,外面涂上红色或其他鲜艳颜色。马球杆也称“鞠杖”“毬杖”,一般选用木条和藤条制作,由于球杆顶端的弯曲部分形状如弯月,又被称“偃月杖”。

马球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已经作为一项马上运动在皇室世家间流行。江苏徐州出土的打马球画像石中,展现了东汉时期马球手驭马的娴熟技术;纷繁的挥杆动作和极具对抗性的比赛场面,充分体现了马球比赛的激烈性和惊险性。这些场景,正如曹植《名都篇》中“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中所描绘的那样。

江苏徐州巨山邳国墓葬出土的打马球汉画像石拓片

隋唐时期,马球广泛盛行,从帝王到百姓,无论男女,都有不少马球高手。马球受到人们的喜爱,甚至出行时,人们也会携带马球工具。山东嘉祥隋代徐敏行夫妇合葬墓西壁壁画上,徐敏行出行时所带队伍中,就有一人持马球杖立于马旁。

山东嘉祥隋代徐敏行夫妇合葬墓中手持球杖壁画(局部)

两宋时期,马球运动依旧盛行。《宋史·礼志》中提到宋太宗赵光义命官员详细考证唐代宫廷马球的规则制度

在大明殿前设立马球赛场,并在赛场左右两边各设一丈高的雕龙球门,球门两旁插二十四面绣旗和空旗架,旗架旁放大鼓。每进一球,就在进球方击鼓插一面旗,以示得分,直到有一方空旗架插满为止,判断输赢。除了这类双球门的马球比赛,还有单球门的马球比赛,先进球一方胜出。宋代马球新增“击鞠诗会”,即宫廷马球比赛结束之后,皇帝和大臣们还要一同吟诗作对,写下诗文。

到了明代,马球依旧流行。王直《端午日观打球射柳应制》中“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仗奋觉星流。”正是记录了从辽代延续至明代的习俗——端午节打马球。除了民间,明代皇室也依旧热爱马球,《明宣宗行乐图》中就绘有宣宗观赏马球比赛的场面。

《明宣宗行乐图》中马球场景

清代关于马球的记录很少,北京白云观前曾有群众骑马击球,天坛附近也举办过马球比赛。清中期之后,这项“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的运动消失于文献记载中,但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还能见到马球的身影。居住在新疆西南地区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族从1974年开始,举办多场马球比赛。马球也在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文资料参考: 故宫宣教、中国马术协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